声乐歌剧学院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声乐歌剧学院 > 新闻快讯

川音声乐歌剧学院学子暑期社会实践——2025年“三下乡”,思政课堂在路上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5/7/31 12:39:27   
浏览量


川音声乐歌剧学院学子暑期社会实践

——2025年“三下乡”,思政课堂在路上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2025年暑期,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学院精心策划,师生踊跃参与,不仅拓宽了实践舞台,更在实践中锤炼能力、增长见识、奉献社会。

民族团结一家亲,援疆送教新疆行

微信图片_20250902124350.jpg

      由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师生志愿者组成的“民族大团结,送教援疆”社会实践小分队,于2025年7月赴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开展了“音乐学院名师援疆送教”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紧扣文化润疆、教育援疆的时代命题,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战略部署,是一场融合思想引领与艺术交流的高质量实践探索。

      此次带队前行的声乐歌剧学院院长助理郭莹副教授带领学生张果、王晓婷、南亚利等同学,面向来自新疆各大艺术院校的师生们进行了连续3天的专题讲座,围绕声乐作品解析、教学方法创新及艺术教育在民族地区的价值展开深入阐释。讲座期间,郭莹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与在场100多位来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青年学子进行了交流展示,体现出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师生良好的艺术素养与昂扬的精神风貌。课堂内外交流热烈、情感真挚,既传授了艺术知识,更播撒下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的种子。

      此次“送教援疆”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与由衷的感动中圆满落幕,不仅体现了声乐歌剧学院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边疆地区的责任担当,也充分彰显了声乐歌剧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文化润疆工作中的积极作为。通过“名师送教”这一桥梁,川疆两地高校之间的艺术教育交流与协同合作得到了实质性推进,为构建新时代美育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实践过程中,声乐歌剧学院的师生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将专业优势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用一堂堂深入浅出的课程、一场场真情流露的互动,拉近了各民族青年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了各族学子共同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这不仅是一场学术层面的知识传授,更是一次润物无声的思想洗礼与心灵触动,深刻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价值内涵。正如艺术的语言能够跨越山河,文化的力量足以凝聚人心,声乐歌剧学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党的文艺方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小分队的育人功能与文化传播作用,服务国家战略所需,回应人民群众所盼,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征程中贡献更多艺术教育的智慧与力量。

以音乐为媒,共筑民族文化传承之路

微信图片_20250902124343.jpg

      2025年7月15日-17日,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院长助理史倩、民族声乐系副系主任余心屿的带领下,赴凉山州喜德县参加2025年彝族火把节晚会,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田野舞台上的动人旋律。

      在喜德县火把节璀璨的夜空下,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学生用精心编排的歌曲点燃全场。熊熊燃烧的火把映照着台下数千张期待的面庞,当第一个音符在夜空中绽放,舞台瞬间化作连接传统与现代、高校与民族地区的艺术磁场。音教学院李劲老师精心设计的彝族现代融合舞步,为声乐表演注入了更丰富的视觉叙事。

      《干了这杯酒》——灵感源于彝族传统酒歌,学生沙鹰、王媛、曲么尔古、邓伍呷、马宏超、余婷婷以饱满的热情与专业的声乐水平,将彝族“以酒敬客”的古老礼仪化作高亢的旋律。歌声穿透夜色,欢快的节奏引发现场观众自发击掌应和,宛如一杯醇厚美酒,敬天、敬地、敬远道而来的朋友。

      《山风一样自由》——源自彝族的悠远旋律。女高音空灵如晨雾掠过山脊,男声部和声低沉似群峰回响。舞台灯光化作破晓微光,演员身着彝族纹样的现代服饰,歌声与自然共振。观众闭目倾听,泪光悄然泛起。

      由巫玉凤、孙子俄体带来的男女对唱的《自然交响曲》,清亮的嗓音如同山间流淌的清泉,交织出大自然的生命律动。他们的演唱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彝族传统唱腔,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层次感。他们的歌声时而如晨曦中婉转的鸟鸣,时而似深山里回荡的松涛,在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中,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彝乡山水的声音画卷,让每个音符都浸润着大地的呼吸与民族的灵魂。

      当最后一缕歌声随火把的余晖渐渐消散,这场跨越山海的音乐对话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回响。川音学子用专业诠释传统,以青春激扬文化,让彝族古老的艺术瑰宝在当代舞台上焕发新生。正如火把节跃动的火焰,这不仅是艺术的传递,更是文化薪火的传承。

      未来,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凉山彝族的合作,让更多艺术种子在彝乡沃土生根发芽,让民族文化的旋律通过专业教育的桥梁,从凉山深处传向更广阔的天地。这场音乐与火把的邂逅,终将化作滋养民族文化传承的涓涓细流,生生不息。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足“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深入基层,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师生们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受教育于基层,长才干于实践,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