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晚,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谭学胜教学班实践基地一周年音乐会"在音帆雅韵音乐艺术中心美育音乐厅成功举办。 本次音乐会由我院主办,在谭学胜教授领衔指导、声乐歌剧学院优秀学子的倾情演绎、成都音帆雅韵音乐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共同为听众呈现了一场兼具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的音乐盛宴。
本次音乐会通过七个篇章、十八个精品节目,集中展示了我院在声乐教学、艺术实践和思政育人方面的丰硕成果。
开场致辞
谭学胜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通过舞台实践,学生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化了对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理解。"这种将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我院人才培养的特色亮点。
谭学胜教授致辞
此外,主办场地方代表音帆雅韵艺术文化学校常务副校长梁策作开场发言。梁校长表示:“音帆雅韵始终致力于为专业音乐教育提供一流的艺术展演平台,我们非常荣幸能为这场高水准的音乐盛会提供专业的声学场地以及教学实践基地搭建的相关支持。期待未来与四川音乐学院声歌学院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音乐人才的培养和艺术交流。”
壹
经典传承:红色基因的艺术表达
随后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当那一天来临》等作品,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党的光辉历程,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在歌剧《江姐》选段环节,董春言、罗琳琳等学生通过《绣红旗》《红梅赞》等经典唱段,将江姐坚贞不屈的革命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贰
文化根脉:民族音乐的时代演绎
音乐会特别设置了民族音乐专题板块。《格桑梅朵》《波哈妞妞》《诺恩吉雅》《清凉凉的咂酒》等作品展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充满边疆风情。
四川民歌《永远的号子》由谭学胜教授亲自演绎,将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表现得荡气回肠。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更体现了文化自信的艺术表达。
《槐花故事》《江畔独步寻花》《峨眉酒家》等改编、新创作品既保留了原生态民歌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声乐技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种创新性的艺术探索,为民族音乐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叁
育人实践:艺术与思政的深度融合
本场音乐会是声乐歌剧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生动实践。从节目编排到演出呈现,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我为祖国来当兵》《向往》等作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艺术表现,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
本次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院在声乐人才培养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声乐歌剧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经典作品教学,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创新艺术实践形式,拓展育人平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德艺双馨人才深化民族音乐研究,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我们坚信,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必将为新时代声乐艺术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