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学系 > 新闻资讯

乐评实践|成都交响乐团《培尔·金特》音乐会乐评之一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4/6/12 17:46:20   
浏览量


师生短评集锦

2024年6月1日晚,我系师生前往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观看《培尔·金特》交响乐剧音乐会。此次音乐会由指挥家张洁敏、演员王耀庆、女高音张怡、四川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合作演出,呈现由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曲,并由乐评家焦元溥根据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原剧文本改编的剧本。

演出后,观演师生对此次音乐会做出一系列精彩评论,集锦如下。

熊翔(2022级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此剧脚本源自挪威作家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讲述了一个放荡不羁、充满幻想的年轻人培尔·金特的冒险和转变,通过这一作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怎样生活?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讽刺利己主义者的戏剧。

杜雨轩(2020级音乐学系本科生):歌唱部分尽量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合辙押韵,朗诵的台词中也加入了一些生活式的梗词:如“繁华如618”、“你的儿子会长的如西岭雪山般高!”、“我会变成princess, 你会变成Daddy”、“嘤嘤嘤!”等等。还加入了地方方言如河南方言和粤语。我们可以看出改编者为了提高时代性,贴合本土化以及迎合听众所做出的努力。一些听众认为这有些“跳戏”,而另一部分听众则非常喜欢这种有趣的改编。

熊翔:作为剧中的讲述者,王耀庆利用他独特的嗓音塑造了戏剧中的人物,他的声音时而轻浮随性,这是培尔纨绔任性的表现,同时又能够演绎出低沉且略带嘶哑的音色,这似乎像一个年迈的老太,这是培尔的母亲阿丝。还有低沉浑厚的山妖国王、稍显矫揉造作的山妖公主……王耀庆的表演将这些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

陈乐潇(2023级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王耀庆的读剧与表演被合理地穿插到了音乐之中,时而相融又时而分离,从而使各首乐曲相串联起来,并赋予其极具张力的戏剧性和跌宕起伏的叙事性;加以总指挥、合唱团与交响乐团的完美配合,使歌唱、交响、剧情、旁白、表演等诸多因素巧妙地融为一体,极好地呈现了何为戏剧与交响的“混搭”,带给了现场观众一种颇为新奇的“视—听”体验。

熊翔:“晨歌”的旋律在下半场一开始时就出现,这里既是对母亲离世后黑暗的驱逐,也预示着培尔独自踏上征程的朝气。乐队以木管细腻的独奏逐渐到弦乐的合奏,再到乐队强奏,在张洁敏的指挥下呈现出了鲜明的层次,并且对每一个较短的呼吸点,例如弦乐的弱起片段和长笛的颤音片段,她的双手都能够以手腕明显的重拍“点”到乐手。

孟繁坤(2021级钢琴系本科生):最著名的“晨景”清丽飘逸,气息明捷,流动着海岸边阳光的气息;“安妮特拉之舞”极尽妩媚放纵之可能,灵动的拨弦与稍长的旋律相交,一边是脚步轻点的节拍,一边是柔软迎合的身躯;“索尔维格之歌”中女高音张怡的演唱高亢却并不尖锐,情感丰沛但并不俗套,仅是克制地歌唱,仅是付出却并不索求;终于,在索尔维格的摇篮曲中,皮尔闭上了双眼。“摇篮曲”有别于一般摇篮曲的安宁祥和,隐藏着不安,似乎连死亡怀抱都要惩罚皮尔浪荡的一生。

熊翔:由女高音张怡饰演的索尔维格在一开始以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着她年复一年的期盼与等待,随后半音旋律演绎出的不稳定感似乎也在诉说着她对培尔的担忧。中间气息宽广且富有弹性的抒情段落似乎在描述她内心从一而终的纯真心态,最后以极具控制力的高弱音平静地令她的吟唱告一段落。舞台上,培尔和索尔维格站在指挥的左右两旁,相隔不远的舞台距离在长线条的音乐旋律下,似乎从远方将索尔维格的歌声传入了培尔的耳朵里,二人不曾相交的眼神也在眺望中互相寻找和感受着那份真意。

孟繁坤:尽管出现了22个角色,真正“完整”的却只有培尔·金和索尔维格。只有这两个人物有着完整的“欲望”。培尔想要财富(做了生意)、渴望智慧(当了先知)、想要权力(成为皇帝)。而其他人物的出现是培尔欲望的投射:三个浪荡的牧羊女(他直白的对于情色的欲望)、山妖大王和他的公主(他直白的对于权力的欲望)、阿丝(他道德限制的欲望)……甚至当纽扣匠降下惩罚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最终的褪去“假面”的欲望。而索尔维格的欲望,是“爱”。终于,在对“爱”的贪欲中,等到了她的金苹果。

李格格(音乐学系青年教师):在新制作的《培尔·金特》中,能够看出编者的用心和对经典的敬意,但整部改编剧的缺点也确实存在,首先是旁白的节奏稍显拖沓,有些部分和音乐的融合并未十分紧密,听众很难有完全的沉浸感。音乐整体的连贯性被破坏,戏剧的叙事力量也被削弱了。此外,编者为了能够与时俱进,采用了“融梗”的形式,现代梗的加入虽然本意想要增强趣味性和时代感,但频繁的融梗却显得过于刻意和不自然,这种讨好观众的做法不仅与原作和配乐所表达的氛围不符,也极易让观众感到尴尬和跳戏。在面对经典之作,现代版的改编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冒险,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形式需要以尊重原作、尊重经典为基础,并在创新与传统之间找到平衡。当然,不能否认这一改编版还是为《培尔·金特》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该版本的制作也将继续面临新的考验,这种考验来自观众、来自时间。

王娜娜(音乐学系青年教师):当时间的车轮回溯至1876年之际,易卜生与挚友格里格共同将戏剧、人声、管弦乐融为一体的《培尔·金特》搬上舞台。但令人惋惜的是,手稿的遗失令这部作品在之后的演出中多以格里格删减后的两套组曲上演,或以易卜生纯粹的戏剧形式呈现。所以,在近150年后,当这部作品在中国“重获新生”时,实在令人惊喜,即便焦元溥在改编中不免有折中主义的倾向和对中国观众的刻意迎合。但瑕不掩瑜,150年后的今天,在张洁敏对戏剧情节的精准把握下,王耀庆、成都交响乐团、张怡和川音合唱团共同呈现了一幅鲜活的画卷,在其中你或许仍会为培尔·金特的一生叹息,为格里格音乐中的奇幻色彩、异国情调赞叹,抑或为索尔维格的委婉歌声动容。只是,“浪子回头”最终归向何处?死亡或许不是终结,结局已有答案:爱是盼望,且永不止息。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