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文明的浩瀚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熠熠明珠,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精神。智化寺京音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古朴典雅的曲调、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蕴,穿越数百年历史烟尘,传唱至今。为使这一瑰宝持续闪耀,首都博物馆分支机构北京文博交流馆重磅推出为期6天的“2024 智化寺京音乐高级研修班”,奏响非遗传承新乐章。
本次研修班广纳贤才,将培训对象精准聚焦于各音乐院校的中坚力量——在校教师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身负音乐研习与传承之重任,恰似点点星火,有望呈燎原之势,让智化寺京音乐焕发出全新活力。
2024年11月26日-12月1日,四川音乐学院两名2023级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向研究生李楚楚、张斯宇,满怀热忱奔赴北京参训。于他们而言,这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技艺的打磨,更是肩负起传承非遗的使命担当,他们也在这场研修中收获颇丰。
王娅蕊,北京文博交流馆公众服务部主任兼智化寺京音乐项目负责人,投身于智化寺京音乐的保护工作已有十余年,此次研修班正式开班之前王娅蕊老师带领着学员们参观熟悉智化寺,讲解智化寺的建造历史和独具匠心的建筑特色。
学员们仿若踏入时光隧道,深入了解其起源于明代宫廷、流布于民间寺庙的曲折历程,探究背后蕴含的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培训内容丰富多元、层层递进,尽显传承匠心。首先专家学者倾囊相授,以专业且系统的讲解,徐徐铺展智化寺京音乐的历史长卷。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吴晓萍向学员讲授《工尺谱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运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李宏峰向学院讲授《智化寺京音乐四调名义考》和《从明清黄钟律高变迁看智化寺京音乐的定调标准》两个专题。学员们都十分认真,积极思考发言,踊跃参与互动,讲座氛围颇为浓厚。
胡庆学,智化寺京音乐第27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按照传统的方式,先教学员唱工尺谱,再教乐器。下面是胡庆学传承人教唱《清江引》工。尺谱的画面。
紧接着,传承人的悉心教导让学员们沉浸式体验京音乐的实操魅力。研究班分为三个组,笙管乐组、打击乐组和禅唱组,通过传承人的认真示范教学,学员们学习兴趣十足,一遍又一遍地刻苦练习曲目。笙管齐鸣、禅音袅袅、法器和鸣,在亲手演奏间,体悟京音乐独特的音色与韵律,感受那份超凡脱俗的静谧与庄重。
最后学员汇报演出。舞台上,学员们各展所学,将平日里积累的理论知识、实操技巧融会贯通。笛声清脆婉转,笙音醇厚空灵;禅乐庄严宁静;法器节奏铿锵,共同演绎出智化寺京音乐的古韵今风,淋漓尽致地展现培训硕果。
此次研修班虽已落幕,但非遗传承之路漫漫修远。它恰似一颗火种,点燃更多音乐人的传承热情,激励着他们接续守护智化寺京音乐,让这曲京音雅韵在时代浪潮中声声不息、永传后世。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