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

  育人成效

News Information

【舞蹈学院】党建引领下的“一三八”特色育人培养模式

发布日期:2025/3/20 11:13:42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

一、核心理念

舞蹈学院以“党建引领,培根铸魂”为核心理念,结合“砥砺求索,启智润心”的舞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们通过构建多维度、递进式、立体化的“一三八”培养模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推动舞蹈专业的全面发展。

“一三八”特色育人培养模式.jpg

在这一模式中,“一个核心”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保教育的方向性与使命感;“三大支撑”则涵盖“党建铸魂、专业建设、传承创新”,通过这三方面的协同推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八项举措”围绕思政引领、德行素养、教学标杆、科研创新等多个维度,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通过这一特色育人模式,舞蹈学院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更注重其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新时代对舞蹈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二、创新举措

1、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入

“思政+”创新育人模式:坚持思政引领教育理念,我院创新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轨并行的舞蹈专业教育体系。通过全面修订课程教案,将巴蜀文化精髓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学,形成“思政+课程”“思政+科研”“思政+创作”“思政+实践”“思政+服务”五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

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将思政元素有机嵌入舞蹈技术教学,让学生在专业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熏陶;另一方面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把课堂延伸至乡镇村寨、文化遗址、红色基地等特色场域,使学生在采风创作、惠民演出等实践中深化认知,实现专业技能与思想素养的同步提升。

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局限,通过“课堂-舞台-社会”的立体化培养路径,真正做到了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为艺术人才培养探索出新路径。

“五入策略”思政育人体系:学院构建了以“思政+”为核心的全方位育人模式,通过“五入策略”——入培养方案、入教学大纲、入教学内容、入课堂教学、入教学对象,系统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清晰的党建育人组织架构下,采取全过程监督机制,确保思政教育贯穿教学、科研、实践各环节,形成环环相扣的思政育人新格局。建设成效显著:现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示范课程1门、校级示范课程2门,2023年获批校级课程思政标杆院系。通过将《守护》等优秀作品融入专业实践,实现了思政教育从理论到艺术成果的有效转化,全面提升了舞蹈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素养。

2、实践教学的多元化建设“课堂+”立体教学模式:依托国家一流课程《舞蹈作品实践》及8个实践教学基地,我院通过校地、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复合型舞蹈艺术实践平台。与各演艺团体、文化传媒公司、培训机构60-70家用人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横向课题、联合创演等形式推动产教融合,有效解决教学单一化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矛盾。近三年,学生通过实践平台参与项目200余项,专业能力与行业适配度显著提升,实现从课堂到舞台、从理论到应用的无缝衔接。

国家一流课程.png

社会实践与艺术创演结合:学院积极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艺术创演,通过高水平舞台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师生创作表演作品荣获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2项、省部级奖项11项;多次参与国家级艺术展演,包括大运会开幕式、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等重大活动近10次。课程思政创演作品《守护》成功入选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国际标准舞邀请展演。这些实践成果充分体现了我院“以演促教、以赛促学”的特色培养模式,有效推动了舞蹈艺术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

专业实践品牌化建设:学院立足三大专业方向,打造特色艺术实践品牌:舞蹈学专业以“舞蹈学术论文评比比赛”提升理论素养;舞蹈表演专业依托“纪念‘五·四’运动单、双、三舞蹈比赛”锤炼舞台表现力;舞蹈编导专业通过“纪念‘一二·九’原创群舞比赛”(连续举办19届,累计惠及学生三四千人)强化创作能力。以赛促学、以展促练,推动专业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形成长效育人机制。

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png

3、制度与文化的全要素改革

构建“思政引领体系、学科育人体系、学生发展体系”:学院创新构建“思政”五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通过拓展校外实践实训场地、丰富校内艺术实践活动,打造全员参与的育人工作机制。一方面践行“行走的课堂”理念,探索以思政引领艺术、以艺术创新思政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通过“舞传承 舞育人”党建品牌建设,形成“党建—育人—教学”协同合力,借舞蹈艺术抒发爱国情怀,彰显“舞铸魂”的品牌高度,实现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双举措育人,全方位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舞蹈艺术人才。三个体系的构建既强化了思想教育与成才引导的深度结合,又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为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径。

作品《塑骨》获当代舞奖.png

文化育人体系的创新:学院实施“党建人文浸润、精神文化引领、特色文化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工程,通过组织观看《闪闪的红星》等红色舞剧、参观建川博物馆等教育基地,深化文化自信。以“舞传承 舞育人”党建品牌为抓手,落实思政“五入”机制(入方案、入大纲、入教材、入课堂、入实践),构建“文化名人+工匠艺人+劳动模范”三进课堂育人模式。创新开展智慧教室同步思政课、非遗采风(如泸州油纸伞)、民族田野调查等实践活动,形成“理论学习-艺术创作-社会实践”全链条育人体系。通过“舞蹈中的党史”党课、名家讲座等多元形式,实现党建引领有体系、专业建设有特色、课堂教学有成效的育人新格局,全方位培养德艺双馨的舞蹈人才。

三、实施路径

1、顶层设计与优化布局

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2、多主体共育与协同推进

建立“学院—专业—教研室—教师”的多主体全员共育机制,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责任的落实,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3、持续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与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课程实施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的育人循环。

4、创新载体与丰富内容供给

通过专业展演赛事等丰富育人载体,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推动舞蹈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创新的思政教育和实践教学为核心,推动学科融合与协同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舞蹈人才而不懈努力。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舞蹈学院的育人特色将不断深化,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