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上午9:00,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苏潇副教授应作曲系邀请,在四川音乐学院综合楼304教室,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中国民族器乐的现当代创作语言》的主题讲座。该讲座由黄旭教授主持。
苏潇老师主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本人创作作品及其学生作品,引出了两种民乐作品概念,即根据自身学术水平而创作的学术作品和根据委约方要求创作出的改编作品。然后再通过不断打磨融会贯通,创作出既符合委约方要求又带有现当代创作语汇的个性化新作品。
苏潇老师于本科时期创作的《烙印Ⅰ》便是一首根据自身的创作想法,并运用多种创作手段和技法,而表达出来的一首声响诡谲,音乐色彩变幻莫测民族室内乐。而这首作品的创作方法与其博士阶段所创作的委约改编作品《金蛇狂舞》略有不同。《金蛇狂舞》名称直接来源于聂耳作品《金蛇狂舞》,作曲家扩展了原有作品的曲式结构,在配器上将乐队编制扩充为了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并重新安排和声织体。但不同就在于乐曲旋律方面,只进行了有限的重构,在产生新颖听觉的同时,最大化地保留了原有乐曲特征,而且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讲座中苏潇老师还重点分享了一首经他厚积薄发而成的最新创作成果—《腔调》。该乐曲是一首由成都民族交响乐团委约的唢呐协奏曲。该乐曲融入了川人津津乐道的川剧元素。唢呐与乐队转化成两名不同的戏曲角色,唢呐为主角,主攻高腔和滚灯;乐队则转为配角和幕后,主攻帮腔与吹打。在一主一副的搭配之间气氛被推至高潮,在高光中展现出来川人独有的腔调。这首作品的创作不仅完美融入了委约方所提出的“融合川剧高腔、水袖舞蹈”的要求,也将苏潇老师多年来的民乐创作技术与经验体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既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又体现现当代音乐创作思维的效果。此外苏潇老师还分享了他自己创作于不同时期的《甬调》、《火映红星》、《旋动》、《天启》等作品。
作品分享结束之后,苏潇老师耐心地解答了来自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的多个问题,现场气氛非常活跃。通过此次讲座,在场的师生们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启发,明确了创作的目的,获得了新鲜的创作理念。
最后,作曲系黄旭教授做了总结性发言,感谢上音苏潇副教授带来了一场近三个小时的精彩而富有意义的讲座,并希望苏潇副教授能常来四川音乐学院,和同学们进行更多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激发作曲专业学生更大的创作热情。
撰稿人:施蒴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