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学系 > 新闻资讯

徐元勇教授莅临音乐学系座谈——共话学科建设与青年教师成长:以学术对话启发未来,以研究精神凝聚方向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5/10/23 17:10:28   
浏览量


       10月21日下午,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于教学楼601教室举行了徐元勇教授专题座谈会。会议由副系主任刘雯主持,党委书记周夏虹、副书记芶用及音乐学系主要教师成员参加。座谈会以巴蜀音乐研究与学科建设为核心议题,结合音乐学科在新时代的理论更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展开深度讨论。交流内容涵盖学科发展新方向、论文写作规范、国家级项目申报策略及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路径,体现出音乐学系在传承地域文化精神的同时,不断拓展学术视野与研究深度的积极探索。

一、学科建设:从巴蜀音乐文化走向学术体系的现代化建构

       徐元勇教授以“巴蜀音乐文化与当代音乐学的重构”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区域音乐学在中国音乐学体系中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潜能。他指出,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自建系以来,在巴蜀民间音乐、地方戏曲、民族器乐与非遗音乐文化研究方面形成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在当下语境中更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助力“地方性知识的系统化呈现”。

       他强调,巴蜀音乐学的未来不仅在于资料整理与文化传承,更在于从本土出发,探讨其在当代文化生产、媒介传播与社会记忆建构中的作用。徐教授提出,学科建设应进一步整合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与当代音乐文化研究的学术力量,构建具有“地方立场—全国影响—国际视野”的研究格局,使巴蜀音乐研究成为推动中国音乐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支点。

        刘雯主任与在场教师围绕“音乐学系学科方向凝练”“地方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学术关系”展开讨论,认为未来研究应在继承学院长期积累的巴蜀音乐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理论创新与社会服务的双向驱动。

二、论文写作:方法论的规范化与学术思维的训练

        在谈及学生论文写作与学术训练时,徐教授从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的双重维度进行了系统分析。他指出,音乐学论文写作的首要任务在于形成明确的问题意识,任何优秀研究都应回答“为何研究”与“如何研究”的问题,而不仅是简单的材料汇编。

       他以近年来研究生优秀论文为例,分析了从选题、理论框架到结论建构的逻辑链条,强调论文应在研究对象与理论参照之间建立“可验证的思考路径”。徐教授特别提醒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重视学术规范教育,避免机械模仿与资料堆砌,真正使学生通过论文训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与严谨思辨能力。

       他还提到,在数字资源与AI工具普及的背景下,论文写作的规范应与技术伦理并行,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引用”与“原创”的界限,确保学术成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三、国家级项目申报:理念的前瞻与路径的精准

        在关于国家社科基金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的专题交流中,徐元勇教授以自身多年科研经历为基础,详细阐述了项目申报的思维逻辑与策略方法。他指出,国家级项目的竞争本质上是学术理念、研究逻辑与表达策略的综合竞争。

       项目题目的确立应从国家文化战略、学科发展趋势与研究者个人积累三方面统筹考虑,题目既要体现宏观导向,又需具备学术原创性与操作可行性。他强调,当前评审标准愈发重视研究设计的“问题导向与方法论清晰度”,即研究是否真正回应社会与学科的现实问题,论证过程是否具有理论深度与创新性。

        徐教授指出,青年教师在项目申报中应学会“差异化定位”,避免在热门主题中盲目跟进,而应根据自身研究基础,结合学院在巴蜀音乐文化、非遗音乐保护与数字人文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具有标识性的研究路径。他还就申报书结构优化、研究团队构建、阶段性成果规划等细节提出了操作性建议。

       在随后的交流中,多位教师就选题凝练、项目论证与成果转化等问题提出了具体问题,徐教授一一回应,并鼓励教师们在学院层面形成互助式科研共同体。

四、青年教师成长:在坚守与探索之间确立学术身份

       关于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徐教授指出,青年教师既是教学的骨干力量,也是未来学科创新的主导力量。学术研究的关键在于确立个人化的学术方向,而非追随热点或迎合评审。他鼓励青年教师立足教学实际,从课堂中发现问题,从地方音乐文化中提炼理论命题,逐渐形成稳定的研究主线。

       他认为,青年学者的成长应遵循“深耕—积累—突破—引领”的路径:在早期阶段注重资料积累与方法训练;中期阶段形成稳定研究方向;成熟阶段实现理论创新与学术影响力扩展。同时,他建议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跨学科、跨机构的科研合作,通过项目实践、学术会议与出版成果不断完善学术表达。

       在座教师们表示,徐教授的指导既具有战略高度,又兼顾实践操作,为青年教师在科研规划与学术定位上提供了方向指引。

五、殷切期望与学科前行

       座谈最后,徐元勇教授对音乐学系近年来在巴蜀音乐研究、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立足地域文化资源的同时,已逐渐形成开放的学术视野与稳定的研究格局,应继续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构建兼具地域深度与国际传播力的音乐学研究体系。

       徐教授寄语青年教师与科研团队,要在坚守学术理想与服务文化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以理性、独立与创造性思维推动音乐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座谈内容丰厚、思考深刻、启发性强,为音乐学系未来的学科布局与科研战略提供了系统的思路,也为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信心。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