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至9日,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全国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杨晓琴教授,民族音乐教研室主任刘雯教授、吕畅副教授、谢丹副教授、董科、杨明辉等教师受邀参会并进行主题发言。
杨晓琴教授在世界音乐史教材研讨圆桌论坛上高度评价了中国音乐学院提出的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同时介绍了我校音乐学系的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重点分享了专业技能型课程及区域特色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特色。同时也与来自不同音乐学院的专家们探讨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的等一系列问题。
吕畅副教授在中国音乐史教学研讨会上作《形式的意义: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中的“人民语言”》的专题发言。吕老师提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到文艺工作者要想做到“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的革命音乐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吸收了不同时期的“人民语言”,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要想明确为人民服务,为新时代历史使命服务的宗旨,必须对于历史中出现的“人民语言”进行分析,探索其共性。
刘雯教授在民歌与戏曲教学研讨会上分享了我校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创新,并以音、视频的形式向在场的专家学者介绍和展示学生成果,让各位学者都对我校的传统音乐的课程改革甚感兴趣。刘老师提出了我系传统音乐课程的生动第一在于“竞”,在课前线上布置作业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内容,课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后以分组展示自行组队录制视频、上传公众号,让对应的传承人和大众评审对其进行打分,评选出最佳小组。第二,刘老师提到了“传——本土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民间传承方法,例如公声部领母声部跟的“公领母跟”预示法,按照时令顺序学习的训练法等等。基于以上形式不仅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课程互动积极性,也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张天彤教授提出了对于传统音乐民歌课的理想愿景:将民歌课打造为立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兼具的专业基础课。最大程度地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领会风格、体悟传统、感受活态、技法意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袁环老师也提出:传统音乐的传承其根本在于“守正、创新”,守的是原生态,新的是音乐形态。
最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毕明辉教授以一首“打油诗”作总结:动手动脚动感觉,传耳传心传血脉。输入输出重互动,地方地域最出彩。在全体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中,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