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学院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教育学院 > 新闻快讯

我院教师参加中央音乐学院“第三届碰撞与交汇学术研讨会”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3/10/24 16:29:59   
浏览量


       2023年10月20至23日,我院教师郑艳丽博士应邀参加了由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三届“碰撞与交汇: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当代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宣讲入选文章《人声的“诗意栖居”——析交响乐<世纪波光>中的人声表达路径》。

       第三届“碰撞与交汇: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当代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研究中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音乐创作“中国性”研究》课题组承办,中国音乐研究欧洲基金会(European Foundation for Chinese Music Research)及其所属《磬》(CHIME)杂志、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汉诺威音乐戏剧与媒体大学世界音乐研究中心(Center for World Music of the University of Hildesheim / the University of Music, Drama and Media Hannover)提供学术支持。本次研讨会是2019年、2021年以后,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同一学术品牌的又一次世界范围的盛会,来自欧洲、美国及中国各地的学者、作曲家、民间艺术家等160余位嘉宾齐聚央音、共叙友情,通过开放坦诚、平等包容的多元对话交流,进一步促进中国音乐的当代研究,以及中国音乐与世界多种音乐文化的互鉴与共进。

       郑艳丽博士的论题是以上海音乐学院陈强斌教授等人创作于2021年的交响乐《世纪波光》为研究对象,探析作品中不同形式的人声作为主线的发展中,音色主题、音高主题、文学性主题等不同路径的结构化方式,以及人声的“朗诵赋格”、唱词润腔化处理等音乐修辞手段,并论证了作品如何通过不同形式人声相互间的互文参照、人声与乐队的互文建构架设起全曲的宏观结构。

郑艳丽博士最后认为:“《世纪波光》以不同的人声形式作为全曲的结构构建,通过音乐的修辞,各个要素参照行文,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参照——人声与乐队互为引证、吴侬软语与雄浑交响互为引证、客观形态与音乐结构互为引证,而这也必然引致音响叙事与审美品格的互为引证,以及音乐风格与文化意涵的互为引证。”

       向郑艳丽博士致贺!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