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2024年两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力汇聚西南地区艺术乡村建设的智慧与力量,展现艺术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特举办“2024巴蜀艺术乡建学术与实践展”,现将本次展览的征稿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乡土情怀·创意无限
本次艺术乡建展览以“乡土情怀·创意无限”为主题,目的在于通过艺术的视角探索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艺术创新表达的融合,展示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乡村的独特魅力与活力。
二、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
(二)学术指导与支持单位
重庆市乡村振兴文化促进会
(主管部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四川省生态康养协会
(主管部门: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三)联合承办机构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
音乐数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数字媒体艺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音乐学院城市与环境艺术研究院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四)展览学术委员会
文 锋、孙洪斌、牟文虎、谭学胜、李 毅、
杨 晓、王 文、杨 华、贺 阳、周靖明、
高中立、郑伯森、曾 杨、印 洪、傅 璟、
田 勇、向燕琼、范 颖、范鲁峰、李湃清
(五)展览组织委员会
策展顾问:马一平 著名艺术家、教育家
艺术顾问:赵建国 教授
总策展人:向燕琼、范颖
(六)组委会执行办公室
陈兴、赵亮、胡旻、杨潇、高家双
三、展览愿景
(一)成果展示:全面展示西南地区艺术乡村建设的优秀案例与实践成果,彰显艺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价值;
(二)学术交流:搭建平台,促进艺术家、学者、乡村建设者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三)推动研究:激发学术界对艺术乡村建设的深入研究,探讨学术前沿问题,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四)提升关注:增强公众对乡村建设与艺术融合的认识与兴趣,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四、时间安排
(一)征集截止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10月15日。
(二)入选参展作品遴选结果公布时间
2024年10月25日至30日
评审委会依据报名参选资料对所有报送作品进行遴选,遴选结果将在四川音乐学院城市与环境艺术研究院网站平台公布。入围作品名单公示期间,申报方如需撤回作品,可与主办方联系。公示结束后,申报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撤回已入选参展的作品。
(三)展览时间
2024年11月20日至30日
主办方将结合专家评审意见从入围名单中择优邀请主创团队代表,参加2024巴蜀艺术乡建学术与实践展。
(四)展览地点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
详细地址: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馆,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资州大道777号。
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鸟瞰实景
五、征集事项
(一)报名主体
报名参加本次展览的主体可以是个人、单位、政府机构、学校及研究机构等。
(二)征集作品内容要求
1、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中不能包含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序良俗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可能严重误导公众认知、具有欺诈性质等违反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情形)。
2、以西南地区“乡土情怀·创意无限”为核心创作内容,以艺术与科技的形式展现乡村的影像之美、建筑之韵、工艺之精、遗产之珍、生态之优,共绘乡村新图景,体现艺术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果,展现新时代下巴蜀乡村的发展变革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
3、作品范围
(1)乡村公共艺术成果
(2)乡土建筑、乡村建筑成果
(3)乡村环境艺术设计成果
(4)乡村文化遗产成果
(5)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成果
(6)乡村文化活动
(7)乡村文创设计
(8)乡村农产品包装设计
(二)作品初评提供要求
1、常规展览
展览征集作品类型分为展板、实物及多媒体视频三种形式,具体的规格和数量如下。
(1)展板文字类展览
① 设计精美的展板,展示乡村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名人轶事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
② 作品提供要求:A0规格(高1189mm×宽841mm)的图辐大小,图片格式为JPEG,图片精度不低于300dpi,作品版面限2-8幅。规划设计和艺术创作作品内容能充分表达展览意图(设计方案包括效果图、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分析图等,已经实施完成的项目可以是设计图文加建设过程及最终效果图文的方式)。
(2)实物展览
① 精选乡村特色手工艺品、传统农具、生活用品等实物进行展示,让观众直观感受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设置互动体验区,让观众亲手触摸、操作这些实物,增进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体验。
② 作品提供要求:产品展台、规划设计或艺术作品沙盘模型及书籍等其他实物形式展览物品。展品的长宽规格建议控制在60cm*90cm,90cm*120cm,60cm*180cm或90cm*180cm。(展台台面为60cm*90cm,可以两个或三个拼接成展台展示)。
(3)多媒体视频展览
① 利用 VR/AR 技术打造沉浸式乡村风光体验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乡村美景之中,感受乡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播放乡村文化纪录片、微电影等多媒体作品,讲述乡村故事,传递乡村情感。
② 作品提供要求:多媒体视频文件,MP4格式,建议16:9长宽比,分辨率2K-4K,时长3-5分钟。
2、“乡村声音”专栏
邀请乡村居民、文化名人等撰写文章或寄语,表达对乡村的热爱与期待。
说明:展览征稿一律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如有网络报名困难的作者,请主动与展览联络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每位作者提交1-3件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实物展览在征集阶段提供能准确表达展览内容的图片)供评审委会评选,并须填写组委会统一制定的报名登记表以及提供相应附带资料,相关表格和说明可从四川音乐学院城市与环境艺术研究院网站下载或到展览组委会办公室免费进行报名手续办理。
3、参展主体
(1)个人参展:需提交作品、报名表。
(2)单位参展:需提交作品、报名表、营业执照或单位注册证明、联系人或参展牵头人的身份证扫描件。
4、特别说明
(1)为保证展览效果,作品不得添加水印,未按要求提交的视为无效,所有报名材料不予退还,请自留备份。
(2)如有需要,主办方将联系作品申报联系人,以收集更多相关材料。
(3)组委会将根据场馆实际情况和展出需求,调整作品展出方式。
(4)本次参展为自愿申请学术交流行为,无任何商业利益。
(三)收稿信息
电子作品投稿邮箱及联系电话:
投稿邮箱:617641142@qq.com
联系电话:杨老师(13551276585); 胡老师(17380050205)
六、作品收藏与出版
(一)主办单位向参展作者颁发证书。
重庆市乡村振兴文化促进会及四川音乐学美术馆将向参展作品出具“2024巴蜀艺术乡建学术与实践展优秀作品”证书,并盖章。
(二)最终入选作品将获得与本次展览的媒体支持及国内知名出版社作品出版的机会。
七、版权声明
(一)签署作品所有权承诺书。投稿作品应为作者原创作品,不得侵犯其他第三方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名誉权或其他任何合法权益。投稿作品在展出、宣传和出版过程中产生的任何版权或知识产权纠纷均由投稿人及送展单位自行负责,展览组委会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二)展览主办单位有权对展览项目进行作品汇编的出版、发行、研究、摄影、录像、宣传以及进行教学和宣传等非商业的公益使用等。
八、活动联络人
(一)组委会办公室日常联系人:
杨老师 13551276585; 胡老师 17380050205
(二)活动支持、协办、赞助洽谈联系人:
向老师 18981804695; 范老师 13088015239
(三)活动支持、项目参与洽谈联系人
陈老师 13880779457; 赵老师 13981842134
九、凡投稿作者均视为确认并遵守本征稿通知的各项规定。
十、本次展览最终解释权归属展览组委会所有。
附件:报名登记表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