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至21日,我系西方音乐史教研室教师与部分学生代表赴广西艺术学院参加第八届国际音乐学会东亚分会(IMSEA)双年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学术组织之一,国际音乐学会东亚分会搭建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的170余位学者,包括36场专题发言和两场主旨讲座,范围涵盖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等多个学科,议题涉及音乐表演理论、音乐分析、音乐全球化、音乐跨文化融合、音乐中的声音与身份认同、音乐语言与认知等前沿领域,呈现了一场兼具国际视野与学术深度的学术盛宴。
9月21日下午,在何弦老师的主持下,我系西方音乐史教研室教师做了题为“中国网络景观中的数字参与和音乐遗产”的专题发言小组,引起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好评。
王娜娜老师以哔哩哔哩(Bilibili)UP主Schuwenz Z将肖邦练习曲Op.10 No.1改编为1980年代港风流行曲的个案为例,阐释数字参与文化对传统音乐权威的挑战及其对经典曲目的创新诠释。
郑龙吟老师通过分析传统藏戏表演“囊玛”在数字媒介中的传播与接受,探讨参与式文化对非遗传承的影响与挑战。
李格格老师运用“公共音乐学”理论探析当代中国网络乐评,强调其既客观反映又主动塑造音乐文化的双重功能,并对用户生成内容中的专业伦理问题展开批判性讨论。
陈思老师以哔哩哔哩2021跨年晚会为案例,考察弹幕评论与网络迷因在传统音乐再诠释与商业化过程中的参与式文化实践作用,重点关注其对观众身份建构与社群意义形成的影响。
何弦老师通过研究哔哩哔哩创作者Vekoebeese制作的两个混曲视频,探讨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方流行音乐的杂交与互文现象,探究这些混曲作品如何通过多元媒介形态与参与主体间的协商互动生成表演性意义。专题发言期间,香港中文大学麦淑贤教授与苏州大学吴翊丞教授多次针对老师们的发言提出问题,现场讨论热烈、交流深入。
除小组发言之外,王娜娜老师与何弦老师还分别主持了“音乐产业、工艺与工程创新”以及“媒介、情感与身份”两个分会场专题。我系西方音乐史专业2024级硕士生杜雨轩、2025级硕士生冉静、2022级本科生欧阳枢也全程旁听会议,并与参会学者积极互动,展现出我系师生良好的学术素养与国际交流能力。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