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7月18日,四川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部分党员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研学活动。校党委书记文云英在参加第十六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会之际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教工党支部与教师党员们一同开展了此次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交流等形式,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真理力量,凝聚奋进新征程的信念与决心。
瞻仰红色地标:在历史现场触摸初心温度
支部党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拾级而上,步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间隙,在青砖黛瓦的石库门建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门楣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九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大党的初心与使命。
跟随讲解员的引导,支部成员细致参观了“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览。本次展览展陈文物近400件,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珍贵文献集中亮相,包括15份马克思恩格斯手稿、目前全球发现的唯一一本马克思签名的《共产党宣言》。支部党员们在一睹文献珍品“真容”之余,还通过手稿、藏书等,追寻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轨迹、感知他们的伟大人格。
在共产党宣言前,文云英书记动情地说: “站在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脚下的每一块青砖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眼前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先驱们的赤诚初心。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词从口中喊出,眼前仿佛浮现出1921年那个闷热的夏夜,十三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在这方不足20平方米的客厅里,用坚定的信念照亮了民族复兴的道路。每一句誓词都像一把重锤,敲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感悟真理伟力:在思辨研讨中汲取精神养分
在纪念馆休息走廊,支部成员展开了短暂而热烈的交流。二支部书记胡俊成首先发言:“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把墨汁当红糖吃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真理的甘甜。从《觉醒年代》到新时代,变的是传播方式,不变的是共产党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罗晴副教授声音有些激动:“陈独秀给李大钊的亲笔信让我看到先驱者的担当。陈独秀的‘求真理’初心、李达的‘守理想’坚守,正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密码。”青年骨干教师朱社员回顾观看手稿文物的感受:“这些泛黄的手稿承载着先辈对真理的执着。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讲活党史中的理论逻辑,让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意义。”
讨论结束时,走廊尽头的电子屏正滚动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闪烁的文字与展柜里的革命文物交相辉映,构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凝聚奋进力量:在育人实践中践行使命
活动尾声,党支部还讨论了“红色资源深度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和实践行动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乔鹭鹭书记在活动中讲到:这次沉浸式学习既是一次追寻红色基因的精神寻根之旅,更是一场汲取奋进力量的实践赋能之行。站在中共一大会址这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里,我们触摸到了真理的温度、信仰的硬度和初心的纯度。我们要将这份沉甸甸的历史馈赠转化为鲜活生动的‘大思政课’教学案例,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记忆‘活’起来,让思政课成效入脑入心、更加彰显。”
盛夏骄阳映照下,中共一大会址的门廊愈发庄严。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支部党员们表示,要将此次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推动四川音乐学院在新时期取得更好发展。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