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工程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工程系 > 艺术汇粹

预告|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4级电子音乐作曲、新媒体音乐 硕士研究生学年音乐会(二)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5/6/9 17:42:32   
浏览量


预告|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4级电子音乐作曲、新媒体音乐

硕士研究生学年音乐会(二)

 

image.png


主办: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

时间:202561214:00

地点:四川音乐学院综合楼小音乐厅

 

研究生:邢语桐、刘钰睿、陈子鹏、马赵懿、尹思怡、张正、杨泽堃

  师:陆敏捷、倪朝晖、谭金刚、杨光


音乐会作品简介

 

1.《暮雪》为吉他与电子音乐而作(6’24”2025

   作曲/声音设计:刘钰睿    指导老师:陆敏捷

吉他:刘钰睿    

   作品创作源于古诗句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表现了一种夜幕雪落胜似漫天梅花柳絮飘舞的意境。作者将民谣吉他的温暖木质感与电子音乐结合,共同营造冬日雪花纷飞的氛围。吉他的灵动的音符似漫天雪舞,而电子音效则化作呼啸的北风与闪烁的冰晶,构建出虚实交织的冬日奇境。

 

2.《岑商》为古筝与电子音乐而作(7’19”2025

   作曲/声音设计:邢语桐   指导老师:杨光

古筝:文馨

   "",山峦高峻,取自《楚辞·招隐士》,寓孤高之境;"",源于《九怀·蓄英》,为秋声之调,含时序之悲。此作品以古筝为载体,运用古筝泛音、扫弦、扣摇、点奏等技法,与电子声部进行呼应,将山岳之巍峨与秋风之萧瑟融于弦音,既叹岁月如白驹过隙,前路难追,亦寄望于漫漫征途中,以歌为引,得遇知音。

 

3.《最后的小提琴家》(10’40"2025

   作曲/声音设计:杨泽堃     指导老师:谭金刚

   小提琴:林一婧

   作品灵感来源于电影《钢琴家》和《最后的机器人》。两部电影分别描述了给世界带来灾难的两种方式:战争和污染。整个作品分为六个段落:悲痛、逃亡、童趣、节日、对抗。每一个段落作者运用小提琴的不同演奏技法,再融合电子音乐设计,试图将这些情景通过不同的音响效果展现出来

 

4.《黄粱一梦》(6’00”2025

 作曲/声音设计:尹思怡    指导老师:倪朝晖

 长笛:于敬尧

   该作品为长笛与电子音乐而作,灵感源自中国古代志怪小说《枕中记》中黄粱未熟梦已醒的典故,借梦境与现实交错的意象,表现人生虚实之间的哲思。作品以十二音序列结合五声性风格音列的方式组织全曲音高材料,尝试将东方文化的内涵与西方现代音乐的技术语汇相融合,以创造在无调性音响中蕴含内在的东方性美感和意韵。

 

5.《树》为钢琴与电子音乐而作(5’45”2025

   作曲/声音设计:张正   指导老师:杨光

钢琴:张正

作品灵感源于夏日午后树荫的星点光斑。当光线穿透摇曳的叶隙,地面游移的光痕倏然将作者拽入回忆的涡流——每个人生命中都伫立着一棵,或藏匿着一段故事的年轮、亲情的根系、友情的枝蔓,亦或是爱情的萌芽。在日光穿过树隙的一瞬、在一段静止的时空里,作者以钢琴作为画布,用音乐语言描绘他的《树》故事。

 

6.《粤韵》(5’32”2025

   作曲/声音设计:陈子鹏    指导老师:陆敏捷

 粤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具有辨识度的分支之一,其影响力通过经济网络、移民社群、文化产品等多维度传播到全球。作品从广东老一辈群体的视角,回顾了儿时的记忆,感慨时过境迁,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品运用了与粤文化紧密结合的声音素材,如粤剧《帝女花》、舞龙舞狮、儿童民谣、广东早茶、城市交通等,以不同的声音场景更迭的形式,呈现了粤文化的时代记忆与发展变迁。

 

7.《米勒朵》扬琴、白族人声与四声道电子音乐而作6’18”2025

   作曲/声音设计:马赵懿    指导老师:陆敏捷

扬琴:罗子善

   作品名米勒朵意为好想你好想你,想你在心口难开,说给别人怕害羞,说给星星和月亮......”作为中国滇西少数民族,白族人民常常以白族民歌来表达爱意。作品以白族调《米勒朵》为主题,将白族阿哥和阿妹的方言,以及传统乐器扬琴和电子音色作为声音素材用来塑造白族阿哥阿妹的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邢语桐,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 2024 级新媒体音乐研究生,师从杨光老师。作品《仑灵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原创音乐组全国比赛三等奖,曾在IEMC国际电子音乐大赛空间音频原创组获入围奖,获得全国高校影视作品交流展映获综艺类三等奖;在冬季微信视频号文旅创造营优秀实训学员称号我的冬奥梦短视频《唱 Young 冬奥》获二等奖;积极参与陕西延安和齐齐哈尔克东县三下乡实践活动,并获先进个人称号;曾参与中升奔驰、娃哈哈、银鹭植物、爱华仕箱包等广告的制作。

马赵懿,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4 级电子音乐作曲研究生,师从陆敏捷教授,曾参与IEMC2022)、IEMC2024)国际电子音乐大赛获三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云南省一等奖,全国赛区三等奖,作品《阿卡阿密》入选2025年纽约城市电子音乐节,入选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ICMC (美国波士顿)。曾参与DING!()音画同廊听视觉艺术家作品活动,同肯德基、森马、天猫、Vivo、钉钉等公司合作广告配乐。

尹思怡,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4级电子音乐作曲研究生,师从倪朝晖教授。作品曾获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时报金犊奖佳作奖、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最佳作品奖、IEMC国际电子音乐大赛混音组优秀奖。为短片《다시 만난 이후》《等等》制作配乐,作品入围德国天堂电影节、柏林独立电影节。参与流行歌编曲与制作,作品入围网易云音乐榜单畅销榜第二名、飙升榜第七名。

刘钰睿,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4级电子音乐作曲研究生,师从陆敏捷教授,中国音协电子音乐学会会员。本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作品曾入选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ICMC(波士顿),纽约城市电子音乐节NYCEMF

张正,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4级新媒体音乐研究生,师从杨光老师。本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活跃于各类音乐节、音乐现场等。

陈子鹏,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4级电子音乐作曲研究生,师从陆敏捷教授,曾参与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原创音乐组获得二等奖。

杨泽堃,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4级电子音乐作曲研究生,师从谭金刚副教授。

  

 

导师简介

 

陆敏捷,博士,教授,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主任,电子音乐作曲硕士生导师,赴美国俄勒冈大学公派访问学者。担任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杭州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评审专家,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特聘专家,《三联-爱乐》撰稿人。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西南音乐研究中心项目、音乐数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等: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交互式电子音乐概论》,合著电子音乐相关教材、译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9篇,策划出版电子音乐专辑《流动的色彩》《音声相和》《律动的光影》。作品与学术论文多次在国际学术活动入选或获奖,近年来指导学生作品40余次在国内外比赛获奖和展演。

倪朝晖,上海音乐学院硕士,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四川省政府专家库评审专家,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西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个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及台湾、香港、韩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公演或获奖,曾获文化部、广电总局、教育部、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性音乐创作征评活动一、二、三等奖,及亚洲国际音乐节作曲金奖、中韩国际艺术节最佳创作奖、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音乐节最佳作曲奖等多项国际性作曲大奖。曾先后担任第四届全国农运会、第四届中国诗歌节、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及大型新编历史川剧《越王楼》、大型舞台版清唱剧《欧阳修》、1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走过的路》等全国性文艺活动及省级以上大型剧目作曲与制作,获四川省戏剧创作优秀工作者称号表彰。

谭金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教师。2000年毕业留校任教,并长期致力于当代音乐的创作和理论研究,

杨光,博士,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德国科隆音乐学院(本科/硕士)作曲、指挥专业,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博士)作曲专业,曾担任德国媒体艺术中心(ZKM)驻中心艺术家、科隆音乐工厂室内乐团指挥。长期以来专注于电子音乐作曲与新媒体音乐前沿化研究,作品与学术论文多次在国内外音乐节、年会入选或获奖,包括Witten音乐节(弗莱堡)、Brigitte-Kempen作曲比赛(杜塞尔多夫)、八桥音乐节(科隆)、达姆施塔特夏季音乐营(达姆施塔特)欧洲中国研究基金会(里斯本)、中国成都阳光杯新音乐作曲比赛、KOMOS作曲比赛(意大利)。

  

作品演奏简介

 

于敬尧,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学士、四川省长笛家协会理事,14岁起师从山东歌舞剧院长笛首席李建,2018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师从朱骥、朱宇健。在校期间被评为管乐教研室尖子生并担任四川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长笛首席 获得蜂鸟音乐奖独奏组第一名和室内乐组第二名,并在奥林匹克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2022年作为四川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参加学校汇报演出  

林一婧,四川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研究生,本科毕业后以第二名的成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曾任四川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弦乐团首席,多次受邀参加四川交响乐团、成都交响乐团等演出活动。  

文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中国乐器研制硕士)。连续三年举办个人专场古筝独奏音乐会;2023年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台《江山如画》系列交响音乐会合唱演出;2024年在第一届西南古筝艺术展演华彩弦声比赛获一等奖,同年参加江苏省首届敦煌国乐民族器乐艺术展演获得金奖2025年在香港跨年艺术展演四川地区青少年美育教育成果展演青年组获金奖  

罗子善,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世界扬琴会员、风花弦扬扬琴室内乐团成员、四川音乐学院铸金课程室内乐乐团成员。2017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2020年以第一名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帅强副教授。2021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辅修作曲,师从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郝宇锴。2024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帅强副教授。在校期间获评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专业优秀人才,优秀毕业生,曾获中国扬琴粤华杯扬琴重奏组金奖等重要奖项。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