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研究员谈巴蜀文化资源的传播与传承
2025年10月21日14:00,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王方应邀莅临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在一教218教室为师生带来题为《巴蜀文化资源的传播与传承》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传媒学院副院长刘莉主持,传媒学院百余名师生代表到场参加。
王方研究员以“巴蜀文化的概念界定”为切入点,引用《战国策・秦策一》中“西有巴、蜀、汉中之利”的记载,明确巴蜀文化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特指先秦时期的巴文化与蜀文化,广义则是以四川盆地为中心,融合周邻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复合文化,其腹心区域大致覆盖今四川省与重庆市,外延还包括汉中盆地、贵州及湘西山地等“与巴蜀同俗”的地区。随后,他从自然与人文的双维度解析巴蜀文化的形成根基。自然层面,巴蜀地处北纬30°线——四大世界古文明的交汇纬线,且位于中国“三级阶梯地形”腹心,独特的地理位置更便于与外界开展南北纵向、东西横向的文化与物资交流。人文层面,他通过三大关键案例展开:李冰治水修建都江堰,造就“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文翁任蜀郡太守时兴办官学、培养人才,推动当地教化;历代移民则让巴蜀文化成为各地文化的融合体,奠定巴蜀地区的包容底色。
在梳理巴蜀文化的辉煌成就时,王方研究员细数其多项“世界首创”:这里是世界丝绸发源地、人类最早天然气井诞生地、最早雕版印刷术起源地,还是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与世界茶文化起源地。同时,他总结出巴蜀文化“兼容并包、求实创新、乐观进取”的三大特征,提及“巴有将,蜀有相”的人文性格,以及巴文化“质直好义”、蜀文化“重祭祀、尚滋味”的地域特质。他还通过火锅文化、川剧文化、金沙遗址等巴蜀重要文化遗产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巴蜀文化的特征。
讲座后半段,王方研究员聚焦新时代特征,为巴蜀文化资源的传播和传承指出有效方向:加强巴蜀文化传承教育,推动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促进文化进入城乡建设,活化文化与文物典籍,激活创意生产能量,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深度链接“一带一路”等。他强调,传承巴蜀文化需兼顾历史底蕴与时代创新,让古老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活力。他同时提出,传媒学院的师生应利用传媒和艺术资源,身体力行传播和传承巴蜀文化。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既有对历史文献的精准解读,又有对现实传承的具体指引。王方研究员不仅系统梳理了巴蜀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核心价值,更启发师生思考如何以传媒视角参与文化传播,为传媒学院师生开展地方文化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宝贵思路。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