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四川音乐学院古筝微专业依托民乐系古筝专家带领的教学团队,以音乐表演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为支撑,结合现有古筝专业教学核心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培养方案,是全国音乐院校中开设的首个民族器乐演奏微专业。首次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与中国传统乐器演奏教育深度结合,为我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新型复合性人才培养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多种渠道传承国乐文化,推动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培养国乐美育普及人才,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二、培养目标
通过该微专业系统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实践,使学习者获得古筝专业领域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实际从业能力,培养符合数字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 知识目标:掌握古筝表演艺术及相关音乐知识,具备较高的筝乐及国乐艺术审美鉴赏理论基础。
2.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基本形态及其活态表现,听辨、分析筝乐作品主要传统流派及现代筝曲的风格与艺术水准,掌握核心技法的基础运用,并具备基本的舞台独奏展示与教学能力。
3. 素质目标:通过传统器乐(筝)专业学习,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古筝艺术传承传播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专业特色
1. 依托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 传统与现代结合,艺术实践与课堂训练结合。
3. 演奏实操与教学指导并重。
四、招生对象及条件
1.招生对象:四川音乐学院大二及以上在读本科生(可跨学科申报)。
2.招生条件:
(1)具有一定古筝演奏基础。
(2)身心健康,学籍状态正常。
3.招生人数:10—15人。
五、招名及遴选方式
1.报名时间:2025年9月30日—10月8日
2.报名方式:填写电子报名表并附演奏视频(自选乐曲一首5分钟内),发送至邮箱99503441@qq.com,邮件标题“姓名+学号+学院+古筝微专业报名”。
3.遴选方式:根据招生名额及演奏能力择优录取,录取后由官网/公众号公示录取名单。
4.录取原则:按照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六、学制与学分
1.学制:一学年;
2.课程:4门;
3.周课时量:2学时/门;
4.总课时及学分:16学时/1学分,共计96学时(6学分)
七、课程设置
1.专业理论课:古筝演奏技能训练、流派筝乐线上理论课程。
2.专业实操课:演奏技能技巧训练、流派筝乐演奏及训练等实操课程。
八、教学方式
(一)专业理论课
录取开课后,即可自行开始古筝专业理论课程的线上教学内容的学习,期间的课堂练习指导、课后作业跟评等教学环节将开展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考核合格计入学分。
(二)专业实践课
采用线下实操教学的方式,统一安排教学时间和场地(乐器需自备),完成学习任务,考核合格计入学分。
九、古筝课程主要教学成员
主要由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省级一流课程《中国古筝艺术流派讲析》和慕课《中国古筝演奏技能训练》的课程团队担任教学。
• 江澹曦—成都市第十五、十六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委员。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二级)、民乐系副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天籁筝乐团艺术总监,成都现代室内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古筝专委会副会长,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古筝学会会长。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授课专家,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央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重大赛事评委。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奖”、“文华奖园丁奖”等百余奖项。
• 陆晶—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中国乐器演奏(筝及中国乐器研制双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天籁筝乐团团长、天籁少儿筝团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古筝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央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
• 周天丽—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四川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中国筝会会员、天籁筝乐团副团长。
• 张吟—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师。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
• 周桃桃—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师,教育学博士在读。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秘书长,成都市音乐家协会理事。
• 许琳琳—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师。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天籁筝乐团团长助理。
• 李媛—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箜篌专业教师,筝、箜篌双方向硕士研究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箜篌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
十、考核方式及结业标准
1.结业时采用平时40%(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打卡)+期末60%模式计分。
2.线下现场考核(规定时间地点集中进行)。
3.总评>60分即为通过,可获学分。修满16学分且现场演奏成绩>80分,由四川音乐学院颁发【古筝微专业】结业证书。
4.未通过课程考核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后仍有未通过课程考核者,将获得考试合格课程的修读证明。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