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配器是作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这门课程所包含的技术成分十分庞杂,所有内容要求在一年半的学习中完成。
配器即指运用管弦乐队的音响特性,音乐语言形式,以千变万化的音色与形态可能性来完成音乐的写作。首先要求修这门课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和声、复调和曲式课的基础知识,进而学习管弦乐队的理论原理。管弦乐配器与音乐的原始创作十分密切。单就乐队思维的培养,器乐性能的把握,器乐想象力的展开与发挥,本身就伴随着创作的全过程。
传统的管弦乐配器基本理论与技能知识建立在西方二、三百年乐队发展的经验积淀和大师传世之作的成果之上。认真学习和研究前人的可贵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现代配器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现代声学理论的发展给以我们反瞻传统的利器,使我们能够有比过去更有利的条件来了解配器的真谛。因此,从传统出发向现代延伸,和从现代出发去学习历史是本课建构上的一个特点
传统的管弦乐配器基本理论与运用技能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将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乐队中各乐器族的基本乐器极其变形乐器的性能,发音原理,各个乐器的常用音区、表现力与技术的可能性。
第二阶段:学习各乐器组的分别配器与双组合配器(木、铜、弦、打组分别及交叉)。
第三阶段:管弦乐混合性能的配器及运用。
通过掌握理论与实践运用,最后使学生在技能上能够完成:
1. 歌曲、器乐旋律的配器;
2. 将多声部为基础的音乐转变为室内乐或管弦乐形式的配器。
为完成此教学目的,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参加每周的理论大课和完成指定的谱面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