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概论》课程教学方案
绪言:民族音乐综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概念及其范畴,区分什么是传统音乐、民间音乐,认识我国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初步掌握我国民间音乐的分类、特点和所使用的音乐体系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地位和分类方法。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民间音乐特点和使用体系。
授课要点:
【第一节课】
[学习要点]
前言:民族音乐概论课简介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教学进程与内容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四)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及其范畴
(一)广义的民族音乐。
(二)狭义的民族音乐。
(三)传统音乐及其分类。
(四)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三、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
(一)历史悠久、流传面广
(二)种类繁多、曲目丰富
(三)旋律动听、风格各异
(四)感情真挚,表演灵活
(五)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一)民间歌曲的分类
(二)民间歌舞音乐的分类
(三)说唱音乐的分类
(四)戏曲音乐的分类
(五)民族器乐的分类
【第二节课】
五、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一)创作方式的口头性与集体性
(二)音乐风格的地域性
(三)表演方式的即兴性
(四)流传过程的变异性
(五)应用场合的多功能性
六、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使用的体系
(一)中国音乐体系
(二)欧洲音乐体系
(三)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
七、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曲目简介
(一)部分民歌曲目简介
(二)部分说唱音乐曲目简介
(三)部分戏曲音乐曲简介
(四)部分民族器乐曲目简介
课堂讨论与练习:
1. 你将以什么态度来学好民族音乐概论课?
2. 什么叫传统音乐?它包括哪些类别?各有什么区别?
3. 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怎样?
4.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哪些特点?
5.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使用哪三种体系?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章 民歌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况以及民歌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民歌的定义以及民歌的历史发展概况。
授课要点:
一、民歌的定义及起源
(一)民歌的定义
(二)民歌的起源
二、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歌曲
(二)汉魏六朝时期的民间歌曲
(三)隋唐、宋元时期的民间歌曲
(四)明清时期至建国以前的民间歌曲
三、民歌的基本特征
(一)民歌与人民群众生活具有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二)民歌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创、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三)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四、汉族民歌的分类
(一)劳动号子
(二)山歌
(三)小调
课堂讨论与练习:
1.什么是民歌?
2.简单介绍民歌的历史发展概况。
3.民歌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二章 说唱音乐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说唱艺术与说唱音乐等相关概念范畴,同时了解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简况及其艺术特征和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节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说唱音乐以及说唱音乐的艺术特征;说唱音乐的组成部分及其各部分功能、说唱音乐中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本章节的教学难点在于:1.掌握说唱音乐的艺术特征。2.掌握说唱音乐与其他中国民间音乐之间的关系。
授课要点:
【第一节课】
一、 说唱艺术和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与说唱艺术之间是一种从属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二者的概念中间反映出来。
1.说唱艺术的概念:
2.说唱音乐的概念:
二、 说唱音乐的艺术特征
1.文词
2.音乐
3.演出形式
三、 说唱音乐与民歌、戏曲的关系
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形式中,都是以歌唱为主的。说唱音乐在民歌和戏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式作用。
四、 说唱艺术的历史发展概况
1.唐以前——说唱艺术的萌芽和孕育期。
2.唐代——说唱艺术的形成期
【第二节课】
3.宋代——说唱艺术的成熟期
欣赏:《事林广记?愿成双令》(唱赚);《诸宫调天宝遗事?马践杨妃》【滚绣球】(诸宫调)
4.元、明代——说唱艺术的曲折发展期
欣赏:《九宫大成》<风雨像生货郎旦>(九转货郎儿)四转、五转、六转
欣赏:《宫怨》(弹词)
5.清代——说唱艺术的鼎盛期
我国现有的大部分说唱曲种是在清代,特别是清末民初形成的,多数仍保留至今。
欣赏:《剑阁闻铃》(京韵大鼓);《梁山伯与祝英台》(山东琴书)
五、 说唱音乐的分类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统计,我国现有345个曲种。
1964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著《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将说唱音乐分为8类:鼓词、弹词、渔鼓、牌子曲、琴书、杂曲、走唱、板诵。本课采用该种分类方法。
课堂讨论与练习:
1. 说唱音乐的艺术特征。
2. 说唱音乐的发展简况。
3. 说唱音乐的分类。
4. 说唱音乐同民歌和戏曲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戏曲音乐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戏剧与戏曲的基本概念,同时了解戏曲类的发展简况以及戏曲同其他民间音乐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节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戏剧与戏曲的相关概念范畴以及中国戏曲的发展简况。
本章节的教学难点在于:1.戏剧与戏曲主要艺术特征。2.戏曲的发展简况。3.戏曲与其他民间音乐之间的关系。4.戏曲音乐的构成。5.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体制。
授课要点:
【第一节课】
一、戏剧与戏曲
1. 什么是戏剧
2. 什么是戏曲
3. 戏曲音乐的作用
二、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简况
1. 宋以前——戏曲艺术的孕育期
2. 宋、元——戏曲艺术的形成期
3. 明、清、民国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期
三、现代戏曲剧种的形成发展
自明末清初至清中叶后,先后出现了众多戏曲剧种。剧种的形成,从音乐来源上有两种不同类型:
1. 承袭古代戏曲声腔的剧种
2. 在各地民歌、民间歌舞、说唱音乐基础上形成的剧种
四、戏曲的艺术特征
1. 高度的综合性
2. 特殊的时空观和艺术手法上的程式化(性)
3. 强烈的戏剧性
五、戏曲音乐与其他民间音乐的关系戏曲音乐和民间歌舞音乐的关系
1. 五类民间音乐之中,以歌舞和戏曲的关系最为密切,由民间歌舞发展成的戏曲剧种共有106种之多,可见民间歌舞对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影响之大。
2. 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之间的关系:曲艺和戏曲是近亲,由曲艺发展成的戏曲剧种有79种,约占戏曲种数的四分之一。
3. 戏曲音乐和民歌、民间器乐的关系
①民歌是曲艺、戏曲音乐取之不尽的源泉,曲艺、戏曲音乐又是民歌曲艺化、戏曲化的发展形态。
②民间器乐在戏曲中主要用作伴奏及各种场景包括舞蹈的配乐,不仅文场弦管通常伴奏离不开它,武场运用更为广泛。在大量的民间器乐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古今歌唱曲牌和民歌小曲舍去唱词衍变发展而来。
4. 戏曲与民歌、说唱之比较
六、戏曲音乐的构成
1. 声乐:分念白和唱腔两部分。念白分话白、韵白和念。戏曲唱腔根据内容需要和所用音乐要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功能,可分为三种类型: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戏剧性唱腔。
2. 器乐:俗称“场面”,传统称呼分为“文场”(管弦乐器)与“武场”(打击乐器)。
七、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
1. 戏曲剧本结构:
①以乐曲系长短句式(又称“杂言体”)曲牌为基础构成的“分折”剧本结构。
②以诗赞系对偶性整齐句式(又称“齐言体”)为基础构成的“分场”剧本结构。
2. 戏曲的唱腔结构体制:曲牌体、板腔体、综合体
①曲牌体(曲牌联缀体)的定义:
②板腔体(板腔变化体)的定义:
③综合体
课堂讨论与练习:
1. 简述戏曲的发展简况。
2. 简要回答戏曲的艺术特征。
3. 戏曲有哪些的唱腔结构。
4. 戏曲音乐的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5. 戏曲和民歌、说唱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民族器乐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民族乐器是中国人民用来演奏民族音乐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一)远古先秦时期
“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二)汉唐时期
(三)宋元明清时期
“吹、弹、拉、打”分类法。
二、民族器乐的形成与演变
民族器乐是我国各民族人民通过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具有不同民族特色或地方风格的音乐。
(一)远古先秦时期
(二)汉唐时期
(三)宋元明清时期
(四)20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