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作为多声音乐重要的技术理论基础,是音乐表演各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通过基础和声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对西方古典时期和浪漫派时期音乐作品的和声技法与风格特点予以初步了解和把握。培养并发展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多声感受,理解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学习其他音乐理论课程如:曲式、复调等打下一定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多声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修养。
二、 教学年限与学时
一学年。每周大课2学时,集体改题2学时。
三、 教学内容形式与方法
学习内容主要以传统和声中的自然音体系为主,课程讲授到近关系转调部分结束。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和掌握以上各种和弦的功能属性,各种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法则及一般的和声布局等。
本课程采用大课方式讲授理论技术和分析讲解多声音乐作品,采用书面作业方式批改学生作业。
四、 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主干教材:
《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等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辅助教材:
《和声学大纲》(阿伦斯基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和声学教程》(吴式锴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和声学教程》(桑 桐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五、 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18周)
1. 绪论,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为旋律配和声,和弦的转换,为低音配和声,三音跳进(1-8周)
2. 终止、乐段、乐句,终止四六和弦,正三和弦的六和弦(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两个六和弦的连接)(9-14周)
3. 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属七和弦(原位、转位及解决时的跳进)(15-18周)
第二学期(18周)
1. 完全功能体系、自然音体系,二级六和弦与三和弦,和声大调,六级三和弦(1-6周)
2. 下属七和弦,导七和弦,属九和弦(7-10周)
3. 属功能组较少使用的和弦,自然模进和副七和弦(11-14周)
4. 重属和弦,重属和弦中的变音,介绍和弦外音,近关系转调(15-18周)
六、 考察与考试
第一学期进行期末考察,第二学期进行学年结业考试,平时成绩占结业考试的40%。
* 具体行课安排由任课老师根据每年校历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