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

  育人成效

News Information

【音乐教育学院】以支教之力,筑梦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5/4/2 10:53:40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

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广袤大地吹响,音乐教育学院犹如一位怀揣热忱的先行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毅然踏上征程,奏响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激昂旋律。

 

在这场意义非凡的征程中,音乐教育学院精心组织,于2019年先后派出十一个批次、123名学生和11名教师,奔赴遥远的凉山州布拖县,将知识的光芒播撒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让希望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教育帮扶篇章,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高层引领,筑牢支教根基

四川音乐学院高度重视凉山州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提出了“一改、二模、三结合”的新思路:一个改变——“输血式支教”变为“造血式支教”;二种模式——走出去和请进来;三个结合——“扶育”、“扶贫”和“扶志”相结合。几年来,四川音乐学院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常部署常落实,确保了顶岗支教工作顺利开展。

 

图片1.png

(图1: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文锋,党委副书记侯钫向凉山州布拖县顶岗实习支教队授旗)

 

二、党建领航,铸魂育人

在党建引领下,支教团队肩负着双重使命,不仅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更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当地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员教师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巧妙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讲述革命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生动鲜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用音乐与故事传递正能量,让红色基因在布拖县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此外,支教团队还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如“学党史 感党恩”文艺汇演,通过艺术形式传递党的温暖与关怀,增强当地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更让党的光辉照耀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图片2.png

(图2: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柳良与教师调研支教基地学生课堂)

图片3.png 

(图3: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柳良与布拖县教育局座谈交流)

 

三、助力乡村振兴,教育扶贫与文化振兴同频共振

音乐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教育扶贫工作与文化振兴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帮扶之路。在教育扶贫方面,2019年,向布拖县特木里镇中心校、民族小学、布拖中学捐赠教学乐器(电子琴)等,为该地区的音乐课程开展提供基础设施的保障。同时,学院还积极探索文化振兴的新路径,协助当地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以文化为媒,带动地方文化繁荣,实现教育扶贫与文化振兴的协同发展。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音教学院采取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交流模式。一方面,派遣优秀教师前往贫困地区进行实地教学和文化美育支持,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创编千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支教团队走进布拖县火灯村和昭觉县三河村进行文艺汇演,用歌声传递温暖,用行动诠释大爱;另一方面,邀请贫困地区的学生和教师到学院参观学习,感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音乐文化,组织布拖县的部分优秀学生代表到学院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为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为他们搭建文化美育的根基。凉山布拖支教也以其鲜明的特色和成绩入选央视青年节特别节目,音教学院实习支教师生参加了整个录制活动,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川音音教的风采,传递了爱的力量。

 

图片4.png

4:支教文艺小分队携手基础部教师赴昭觉县三河村进行“学党史 感党恩”文艺汇演

图片5.png 

(图5:央视频青年特别节目录制)

 四、课程创新,培育特色课程体系 

根据布拖县的实际需求,音乐教育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教师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和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如:民歌合唱课、器乐合奏课、民族音乐文化赏析,等,这些课程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融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面对师资严重缺乏的情况,支教团队还主动承担了数学、体育、物理、政治等多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展现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特别是顶岗实习的学生王杨鑫参与国培计划,在民族小学完成了一节创新立意的艺术美育公开课,受到当地老师和教育局的充分赞扬与肯定,从课堂学习到课外实践,音教学院用实际行动让“三全育人”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创建艺术品牌,增强输血功能

为进一步推进在布拖县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做出特色,助推三所支教学校创建艺术特色品牌,大力推动“一赛、二团、三提升”方案。“一赛”为组织、指导三所支教学校学生开展“篮球韵律操”友谊赛,形成“音乐+体育”适应中小学生美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二团”为组织、指导支教学校学生组建“鼓号队”和“合唱团”,丰富“第二课堂”,活跃校园气氛。“三提升”为组织、指导支教学校艺术特长班学生形成三级艺术专业提质增效新途径

 

图片6.png

(图6:支教学生辅导特木里小学合唱团)

 图片7.png

(图7:支教学生为民族小学的管乐团进行训练)

 此外,支教团队结合当地学情积极推动“音乐 + 体育”美育发展模式,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如“禁毒杯”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我和我的祖国”千人大合唱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校园文化氛围。2020 年,布拖县小学生篮球韵律操竞标赛举行,我院支教学生承担了全54支队伍共计3300余名学生参与的《你笑起来真好看》自编韵律操比赛编排及指导工作,在此次比赛中还发布了由音教学院石兵老师作曲的特木里镇中心校校歌《梦想从这里远航》。派出骨干教师与基础部教师担任参赛队伍训练和比赛裁判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在巩固了当地的体育强项的基础上提升其艺术审美的情操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图片8.png

8:布拖县小学生篮球韵律操竞标赛举行,我院师生与基础部教师担任参赛队伍训练和比赛裁判工作

 

 五、育人成效显著,教育扶贫成果丰硕

经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布拖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上。支教学生积极开展了家访活动,深入宣传“控辍保学”政策,劝导适龄儿童和少年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举措让家长、学生加深了对教育扶贫的认识,充分意识到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坚定了对教育扶贫、“教育造血"的信心。同时,支教团队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心理讲座、一对一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图片9.png

                    

(图9:黄枭甫,2020级音乐教育学院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

黄枭甫,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2020 级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2024 年 6 月毕业后,担任甘孜州德格县麦宿镇绒达村支部书记助理。大学期间,他从学生会外联部成员成长为学院学生会主席,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支教活动,前往凉山州布拖县,用音乐为山区孩子传递知识与希望。支教老师“言传身教”的教导,让他深刻领悟到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毕业后,他选择报考公务员,扎根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今,他已顺利成为基层公务员,将川音精神化为动力,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2024届学生倪坤也在毕业之际毅然选择西部计划,将艺术才华融入西部大地,找到了比传统舞台更具生命力的人生大舞台,他们的故事,正是音教学院育人成效的生动体现。

音乐教育学院在教育扶贫中的付出与成绩也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肯定。2019年9月,由于其在“2019年布拖县教育系统‘礼赞新中国唱响新时代’校园合唱大赛”中的突出贡献,学院被江油市对口帮扶布拖县脱贫攻坚工作前线指挥部与布拖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联合授予组织奖。随后,在2021年4月,学院又荣获了“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称号。这些荣誉体现了音乐教育学院在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图片10.png

10:中共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正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音乐教育学院的师生们在教育扶贫的征程中默默奉献,他们的付出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却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的身影,成为了布拖大山深处最美丽的风景;他们的努力,让希望的种子在大山深处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未来,音乐教育学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教育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和教育公平贡献更多力量。学院将不断探索创新,通过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教育方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