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琪,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2019级本科生、202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于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院长谭学胜教授。曾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多次参与四川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艺术处、研究生处、教务处等主办的各项主题演出活动、大师课,并多次代表学院参加社区、校外实践演出活动。曾多次跟随导师谭学胜教授前往四川、重庆等多所高校参与党课、大师课、学术交流访谈等活动。被评为四川音乐学院“专业拔尖人才”、“艺术实践优秀学生”。
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始终秉承“以文化传承为根,以实践创新为魂”的育人理念,通过课程思政、学科融合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李安琪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了以下育人特色:
一、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
通过参与导师谭学胜教授主讲的党课、学术交流等活动,将红色文化、家国情怀融入声乐教育,深耕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将课程思政教育和党性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革命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德教育功能,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音乐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做到党建了和专业的紧密结合。
二、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学院依托省级教改项目《声乐演唱与乐队合作教学模式探索》,打破传统声乐教学壁垒,强化人声与交响乐的协同实践。李安琪作为节目负责人之一,导演并参演歌剧《江姐》(第七幕),深入理解革命精神,实现了艺术表达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演出广获好评,其饰演的“江姐”角色被赞“兼具艺术感染力与精神感召力”;项目成果为声乐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提供范例。
三、实践育人深化文化传承
通过《四川民歌赏析与实践》等项目,将地方音乐文化融入教学。李安琪在音乐会中导演并演唱四川民歌,本台音乐会充分体现出民族艺术与现代舞台的完美融合,形成“以演促学、以学传文”的良性循环。
李安琪在本科至研究生阶段的突出表现,彰显了学院育人工作的显著成效:
一、思想品德与社会服务
- 多次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赴重庆、资中等地演出歌剧《王光祈》、《江姐》选段,弘扬红色文化,探索“声乐+思政”育人路径。
- 在总台《乡村振兴伙伴计划》中演唱歌曲《我的乡村我的魂》,用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获央视媒体报道。
二、竞赛与专业成就(近三年)
- 获首届全国专业音乐学院“优才计划”优秀展演奖(2024)、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赛区复赛入围(2023)、成都金芙蓉音乐比赛银奖(2022)、重庆市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2022)等国家级、省级奖项等10项,充分展现出学院专业拔尖人才实力。
- 所参与的《四川民歌赏析与实践》音乐会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青春正当时”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播(2024),观看量超50万人次;学生通过项目深入了解了民歌演唱技巧与非遗传播能力,获文化和旅游部表彰。
三、学术与艺术实践成果
- 参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首演作品《送运判朱朝奉入蜀》,推动巴蜀音乐文化研究。
- 参与国家艺术基金《凉山彝族民歌表演人才培训》结项音乐会,演唱彝族民歌《帕孜》,促进民族音乐传承。
李安琪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成长轨迹,是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厚植文化根基、强化实践创新”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其成长路径与专业成就不仅彰显了学院在学科融合、课程思政领域的探索成果,更为艺术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